小暑节气养生----药食同源推荐

发布时间:2016-07-07


每年7月7日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为小暑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六月节……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也有节气歌谣曰: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。”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


小暑前后,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,常年7、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%以上,一般为3天左右。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,常有山洪暴发,甚至引起泥石流。但在华南东部,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多连晴高温天气,开始进入伏旱期。小暑前后,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、春小麦等作物外,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,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,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、防洪措施,尽量减轻危害。



药食同源推荐


时当小暑之季,气候炎热,人易感心烦不安,疲倦乏力,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,我们应按五脏主时,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,平心静气,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,以符合“春夏养阳”之原则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曰:“喜怒不节则伤脏”,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,有其一定规律。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,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。中医养生主张一个“平”字,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,如喜过则伤心,心伤则心跳神荡,精神涣散,思想不能集中,甚则精神失常等。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,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,有“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”之说,然,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。在情志方面,喜为心之志,这“喜”是在不过的情况下,舒缓紧张的情绪,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。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“心静”二字就是这个道理。



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,用荷叶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猪苓、泽泻、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,或甜或咸,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。
炎炎夏日--苦味当道


古代五行学说所倡导的“春多酸,夏多苦,秋多辛,冬多咸”颇有科学道理。而从中医角度讲,苦味食物皆属于寒凉性质,具有清热泻火、祛暑燥湿、生津开胃之功,因此特别适合在小暑时节食用。而在所有苦味食物中最典型的要数苦瓜了,此外还有苦菜、莴苣、苦丁茶、杏仁等。除了苦味食物,吃些凉性食物,也能起到和“吃苦”相同的作用,如西瓜、黄瓜、冬瓜、生菜等都属凉性蔬菜,平时可以适当吃一些。


小暑“吃苦”有讲究。对于夏季食欲不好的人来讲,苦味食物的确能够健脾开胃。但过重的苦味或进食苦味食物过多,也会引发胃部不适、恶心、呕吐或腹泻等症状。因此,消化功能不好、容易腹泻的人不宜多吃苦瓜和西瓜;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脾胃虚寒、脘腹冷痛、大便溏泄的患者也不宜食用,否则会加重病情;另外,儿童的脾胃功能发育尚不健全,也不宜过多地食用苦味食物。

小暑节气的食谱
炒绿豆芽:
    [配料]新鲜绿豆芽500克,花椒少许几粒,植物油、白醋、食盐、味精适量。
    [做法]豆芽洗净水淋干,油锅烧热,花椒入锅,烹出香味,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,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,起锅时放入食盐、味精,装盘即可。
    [功效]清热解毒,疗疮疡。


素炒豆皮:
    [配料]豆皮二张,植物油、食盐、葱、味精各适量。
    [做法]豆皮切丝,葱洗净切丝。油锅烧至6成热,葱丝下锅,烹出香味,将豆皮丝入锅翻炒,随后加食盐,炒数分钟后,加味精,淋上香油搅匀起锅。
    [功效]补虚,止汗。适合多汗、自汗、盗汗者食用。



蚕豆炖牛肉:


    [配料]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,瘦牛肉250克,食盐少许,味精、香油适量。
    [做法]牛肉切小块,先在水锅内汆一下,捞出淋水,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,待水温时,牛肉入锅,炖至六成熟,将蚕豆入锅,开锅后改文火,放盐煨炖至肉、豆熟透,加味精、香油,出锅即可。
    [功效]健脾利湿,补虚强体。



西瓜番茄汁:
    [配料]西瓜半个,番茄3个大小适中。
    [做法]西瓜去皮、去籽,番茄沸水冲烫,剥皮去籽。二者同时绞汁,两液合并,随量饮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[功效]清热、生津、止渴。对于夏季感冒,口渴、烦躁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。


作者:dangban 文章来源: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
收藏此文章到 收藏夹